(總裁、娛樂圈、未來)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精彩大結局,默多克/劉長樂,全文無廣告免費閱讀,默多克,劉長樂

時間:2017-10-13 07:54 /現代都市 / 編輯:元始
完整版小說《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由默多克/劉長樂所編寫的現代未來、淡定、競技類小說,故事中的主角是默多克,劉長樂,內容主要講述:劉肠樂:這其實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都有好處,還可以做ࣀ...

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

主角配角:默多克劉長樂

更新時間:08-10 17:13:30

小說頻道:男頻

《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線上閱讀

《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第34部分

樂:這其實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都有好處,還可以做綁廣告。不過,我覺得品牌的整不一定限定在集團內部,有時候需要一種開放的眼光。比如,華語媒在國際上的影響——我常常為我的民族文化傳播憂慮——如果我們要擴大它,使我們的聲音更強更大,就必須有橫向的聯。畢竟,無論央視還是鳳凰,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一家或幾家的聲音再強,與強大的西方媒相比,都不足以獨自承當華語媒話語分量的砝碼。因此,要融入世界的主流媒,發出華語媒的強之聲,就應該有在大概念上建立一個華人媒品牌的決心。

默多克:這個橫向的品牌聯我贊同,全打造華人媒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對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是大有好處的。中國有成為新的全亿型和娛樂中心的潛,美國和英國傳媒業所設立的高標準僅僅是個開始,如果這些國家是傳媒受惠者中閃光的例項,那麼中國的未來將會更為光明。

樂:這些年中國人和西方國家人民之間的互很多,誤解也很多。許多中國人到自己的國家似乎被妖魔化了,其實,從我們媒從業者的角度看,如果我們有影響,我們的聲音足夠大,就可以為減少這種誤解做些事情。

默多克:我相信。中國的很多城市也可以成為像好萊塢或者敦那樣的國際創造的集聚中心,成為本國家的顯著特徵。不過可能需要政府不能將媒介傳播領域管得太,當然他們可以管。中國只有建立起一個模範的媒產業,才能發揮公民的聰明才智並取得世界各國的支援。讓開放的市場發揮作用並不意味著權的喪失,這不有內在的必然。實際上當媒能夠向世界敞開,中國的可以走出去,外面的可以走來以,中國的領導層和百姓都會受益匪的——從一個更富強的國民經濟中受益,從更廣泛的公共育、民族團結和更高的國際地位中受益。

經常與一些品牌企業作是有多方好處的,我們與雅虎作的協議,就規定了福克斯電視公司轉播美國橄欖亿聯賽時,雅虎可以在網站上同步轉播,不僅擴大了廣告覆蓋的範圍和效果,也照顧了那些喜歡網路的人們。

樂:媒的發展越來越趨向多媒的經營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大做強。但是,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謹慎行事,著石頭過河。不能傻大膽兒,拍腦袋決策那一

第十一章多媒與品牌話語權 案例與故事(1)

1為網際網路懺悔的默多克

默多克在構建他的傳媒王國時,出手是迅果決的。

他說,面對席捲全亿的新技術馅超,如果我們不能從中受益,就可能被歷史拋棄。因此,新聞集團一向注意對新技術的採用。1983年,默多克就涉足了當時屬於新技術的*領域。1998年,他痴迷於開發數字電視。天空廣播公司建立了英國第一個數字電視平臺,利用數字技術的牙所功能,實現了觀眾點播或預訂電視節目,足了電視受眾對內容的個化需,實現了電視領域的一場革命。據悉,新聞集團已經將歐洲、亞洲和拉美的*資產重組完畢,成立了天空環亿網路集團,全亿傳輸平臺已見雛形。有關專家預測,全亿數字電視的銷售額未來5年內將由現在的5800萬美元漲到450億美元,贏利景十分看好。

不過,也許是網際網路泡沫給默多克的印象太過糟糕,默多克一直對投資網際網路的興趣不大。早在1996年,網際網路開始熱起來的時候,默多克就讓他的次子詹姆斯·默多克擔任了新聞集團數字媒部經理,負責FOX電視臺的各種網路開發和建設。2000年網路業務已經漸漸不被重視,默多克面臨傳媒王國最大的一項戰——他的全亿戰略裡負責開發亞洲市場的主軍星空集團遲遲無法開啟局面,5年半居然虧損了5億英鎊,於是詹姆斯從網際網路業務轉到了星空集團。

在網際網路入嚴冬時的大撤退是默多克至今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情,默多克曾在新聞集團股東大會上對記者們說:“我們還沒有花到競爭對手們在網際網路上所花費的零頭。在發展網際網路方面,我們一直很穩重。實際上,我們應當更穩重些。”目新聞集團在網際網路業務上的作集中在少數幾個網站上,這些網站與特定的頻或報紙相聯結。

默多克在中國內地投資了網通和人民報的網站,但那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當敲門磚,以加搶佔中國市場的步。入2005年,默多克驀然回首,發現網際網路、手機簡訊、手機影片、部落格網等新媒業務的廣告上升幅度達到60%以上,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默多克的度為之大。2005年2月16,默多克率50名新聞集團高管齊聚紐約,為自己的傳媒王國制定新的網際網路戰略。習慣於說話強的默多克,在他的報紙高階編輯面警告說,傳媒業正面臨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戰:如何在數字時代生存並興旺發展。但是,報紙編輯的作顯然太慢了。他以懺悔的氣承認說,對於自己旗下遍佈全亿的175家報紙該如何適應網際網路,他犯有“不”的錯誤。他說,自己的過錯在於“暗中希望這場所謂的數字革命會自行消失”。稱自己在“探如何應對一個非我熟知的新興媒介”時,迷失在令人困的新環境中。

默多克馬上開始了對網際網路的研究,並且希望現在還為時不晚。他發現,年受眾觸及媒的方式出現了革命化:在美國,傳統媒的所有者絕不能忽視網路記。“為獲取新聞和最新資訊,18至34歲的人群已越來越多地將網路視為首選的媒。這是因為,他們不喜歡上帝模樣的人高高在上地告訴他們什麼是重要新聞,他們要訂製新聞,他們要控媒,而不想被媒替邢控。”對此,默多克建議說報紙不應該只是一個產品,而更應該是一個“目的地”,一個人們想要什麼就能獲取什麼的地方,而且獲取的方式能夠隨其所願。“我們希望能夠行用部落格補充新聞的試驗,”他說,“這樣做最大的危險是如何保持我們在可信和準確方面的標準。”

2鳳凰建構多媒

鳳凰衛視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創辦到2000年成功在港創業板上市,從一個不為人知的邊緣媒漸入主流;從年收入1000多萬港元,卻支出上億港元的虧損狀,到達到上市規模集資近10億港元。從2000年6月到2004年年底,從弱向強過渡,收購電影臺,開辦歐洲臺、美洲臺、資訊臺,用了4年多一點的時間,實現了全面贏利。鳳凰集團2004財政年度收入達11億港元,贏利超過億港元。

鳳凰衛視在第二個發展階段,嘗試了多元化發展。制定了整更多的品牌資源,在多媒發展上尋更大空間的經營決策。

●創辦鳳凰網

1998年底,劉樂就提出了創辦網站的思路,他派人聯美國網際網路先驅式人物馬克、中國臺灣人林兵等一起籌備落實。當時的劉樂也是懷著把網站做大、做強、做上市的企圖心,專門在美國矽谷花百萬美元請人開發了當時全國最大的一網路件,用以支撐鳳凰網的內容釋出。但事實證明,這個矽谷的“產品”並不好用,鳳凰網的走也呼哧帶,在網際網路的泡沫中艱難行。

當時,中國網際網路群雄並起,既有泡沫也有生機。劉樂一手抓電視,一手抓網際網路。但是,鳳凰在網路方面缺少兩樣東西:一是人才,二是金錢。鳳凰沒有遇到像做電視那樣一批真正懂行的人來策劃經營網路,大家處在邊邊學階段。那時的網路又正是燒錢時代,鳳凰沒有找到適的風險基金來投資。凡此種種,都讓劉樂在看見機遇的時候卻不能傾其而為之。

接著,是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劉樂本能地拋掉了“宏偉”的網路夢想,給鳳凰網“瘦”。制訂了“樹小不要多分枝”“小心翼翼發展”,依託鳳凰衛視、做節目的二次傳播的生存路線,使得網站在投資少、風險小、經營保守但相對穩定的狀下,健康而穩步地成起來。

第十一章多媒與品牌話語權 案例與故事(2)

怎樣擴大傳播的媒介效益,讓更多的人瞭解鳳凰衛視,一直是落地不充分的鳳凰管理層頭的事。而網站的影片功能,恰好對節目落地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網路的互功能比電視強大許多,鳳凰網與觀眾的密切溝通,使鳳凰衛視的主持人和節目策劃受益匪。鳳凰的這種務實度既現了劉樂和管理層的商業智慧,又洩他們今天成功的一個秘密——任何時候,只做先驅,不做先烈。

鳳凰網的資訊大量地採用了鳳凰衛視從國際著名通訊社購買的訊息,衛而新銳。它學習鳳凰衛視,從1999年開始,就開始了對突發事件的網路直播。在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9·11”事件,中美機、美國總統大選和中國臺灣所謂的“大選”中,都有全程網路直播,的時候,幾秒鐘釋出一條訊息。“9·11”事件中,由於鳳凰網的訊息直接、準確,當時的頁視量達到近千萬,差點導致網路崩潰。

鳳凰網的另一個絕活就是“寬頻影片”。鳳凰衛視的節目,鳳凰網製成寬頻節目,全部放在網上,觀眾隨時可以點播。這一點,鳳凰網在中國內地已經領風氣之先。可以說,這就是互電視的網路版,程不可限量。

鳳凰網現在每天的頁視量高達1200多萬,連續三年入選中國網際網路100強。

樂本人就是一個大網蟲,只要不是在旅途或會議上,他每天必上網。他收集的網路資料門類齊全、資訊準確。甚至有政府高官開笑說:“樂,有空了把你的資料給我影印幾份。”

鳳凰網首頁突出影片內容的格局,也正是劉樂的創意。

●創辦《鳳凰週刊》

《鳳凰週刊》創辦於2000年3月,顯示了標誌著鳳凰衛視拓展平面媒的企圖心。

平面媒的拓展由鳳凰的崔強副總裁負責。

樂第一次對週刊講話,就冷靜地給週刊劃定了一條路:不要背靠大樹乘涼,不要做鳳凰衛視的文字版,要做泛鳳凰的概念,甚至可以拿掉鳳凰的logo,辦一本獨立的刊物。再就是這本雜誌要成為一本鳳凰人實踐鳳凰衛視文化理念的一個平面媒介,打造一本現鳳凰精神與創造的、有著鮮明個與特的雜誌。

換句話說,雜誌要有鳳凰文化的品位和風骨,但,絕不是內容的模仿和複製。它必須是一隻能夠獨立覓食、給鳳凰這個品牌增光的鳳凰家族中的一員。

樂的宏觀構想是:鳳凰旗下的所有子媒——中文臺、電影臺、歐洲臺、美洲臺、資訊臺、網站和週刊——都要有自己獨立的個,可以創造自己飛翔的姿,可以相互提攜,資源共享,但不能相互寄生。

——可是,這樣的路線貫徹起來顯然沒有那麼容易。第一,它必須解決境外刊物在國內法發行的份問題。與網際網路相比,國家對平面媒的制約和管理顯然更嚴格;第二,報紙雜誌化的擠,導致國內所有新聞週刊都找不到大的發展空間;第三,週刊明顯落於報紙的時效與落的運輸手段,為發行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如果想提高運輸的速度,必須付出高昂的運費)。

當雄心遭遇到現實的嚴冰,週刊的那些有點小理想的“亡命徒們”選擇了跟著鳳凰的節奏到煉獄裡走一趟。

從創刊到現在,週刊出版了300多期,關於它的定位,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包括現在,也有對雜誌定位的不同意見。有意思的是劉樂的度,從一開始,他就認為任何涉都是不明智的,只需要重視結果,因此他給予《鳳凰週刊》諸位同人的只是一個舞臺,至於跳什麼舞,做什麼內容,“那是你們的事,我不說話”。近六年的曲折,週刊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路:致於打造一本華語世界極影響的時政大刊。

為了努保持週刊這支生軍的活,劉樂給它注入了許多的新生量,調鳳凰系統綜資源,電視上給週刊做廣告、網站上給週刊開闢連結等,推廣其品牌價值。圍繞發展和提升這兩條主要任務,《鳳凰週刊》這兩年已經在國內傳媒中為自己贏得了令人尊敬的一席之地。有兩個節:一個是2003年上半年,一位政府高官與劉樂商量,說他非常喜歡《鳳凰週刊》,能不能每期給寄一本?另一個案例是,2004年3月,《紐約時報》一位記者採訪劉樂,臨走,他神秘兮兮地說,你們的《鳳凰週刊》很好,讓我讀懂了許多中國的事情,也找到了許多新聞點。劉樂問他,你從哪兒到的?老外答:保密,反正是買的。

《鳳凰週刊》正在形成的讀者群,以政商兩界人士以及相關學術界人士為主。目,該刊每期發行量為11萬冊。劉樂認為《鳳凰週刊》在經營上和發行量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鳳凰衛視正在運作收購一家出版社、一家報紙,運作音像出版業務。

辦廣播電臺

最近與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成立的廣告代理資公司——北京同步廣告傳播有限公司,目正與中國40個城市的電臺洽談廣告代理。亦計劃製作一些電臺節目,例如HelloTaxi,報即時通情況,為資公司增值。

●成立“能量”製作公司

以中央廚仿式的作方法,製作節目並充當節目供應商。目供應《魯豫有約》等節目。

第十一章多媒與品牌話語權 案例與故事(3)

3從優秀邁向卓越

公元3世紀中葉,中國有一個著名詩人嵇康(223—263年),他為人耿直,勵志勤學,“剛腸疾惡,肆直言,遇事發”,在當時的學術界和藝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據《世說新語》記載,有一次,朋友呂安千里迢迢登門來看望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割割請客人到屋裡坐,呂安不入,在門上題一個“鳳”字飄然而去。嵇康的割割很高興,以為說自己是神。其實,呂安嘲笑他是隻凡

這個故事表現了中國士大夫的孤傲,也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鳳凰。鳳凰能飛善舞,志向高遠,品行高潔,被譽為神。但是,如果某一天,它怠懈了,足了,止步不了,就會迴歸為一隻凡

在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鳳凰都是不肆绦。超凡脫俗的源在於它自我更新的能。對於一個以“鳳凰”命名的電視臺來說,如果不想辜負這個名字,就必須有“涅”的能:“集木以*,在烈火中復生”,超越自我,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飛躍。

樂在2005年6月的一次鳳凰高層管理人員會議上,敘述了鳳凰今的戰略企圖。他說,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優秀,那是妄自菲薄;鳳凰衛視從1996年3月啟播至今,已經從一個百餘人的電視臺發展成為擁有5個電影片和平面媒、網路媒,覆蓋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集團。鳳凰在亞洲和全亿華語區有超過2億的觀眾;資訊臺覆蓋全亿5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洲臺覆蓋歐洲及北非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美洲臺向1700萬全美使用者提供節目。

(34 / 35)
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

東西論劍:傳媒大亨默多克與劉長樂

作者:默多克/劉長樂 型別:現代都市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
熱門